卷一 王凤仪善人行道实录
第一章 童年(1864——1876)
清同治三年(甲子年、1864年)十月(甲戌)初三日(庚午)子时(丙子)王凤仪善人诞生。
一、 身世
王公凤仪,讳树桐(1864~1937),清直隶省朝阳府,城南一百五十里之云蒙山前树林子村人。原籍河北省密云县石匣镇,蒙族。九世祖迁居朝阳。父清和公,母李太夫人,弟兄四人,凤仪公行二,世人称之谓王老善人。我听王善人这样说过:
我的家乡,穷山恶水,地瘠民贫。小时候家贫,没念过书,我是个愚人。
清同治十二年(酉癸年, 1873年)王善人十岁
二、 让肚兜
王善人天性淳厚,遇事总是为人着想,从小就很有孝心。从让肚兜(又名腰子)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我听善人这样说过:
我妈看我赤身露体的,给我做了个肚兜遮丑。我三弟和四弟看见了,就非要不可。我妈又不肯给他们,惹得吵吵闹闹。我就对我妈说:"我不爱戴肚兜,给弟弟好了。"心里暗自立志--我一辈子也不戴肚兜,因为它使我妈为过难、流过眼泪。
第二章 佣 工(1877-1892)
清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王善人十四岁,至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王善人为人牧牛三年。
三、 放牛
我听王善人说过:
我是极愚极笨的人,又没念过书,家里有些山坡地,因为缺少粪土,打的粮食很少。我十四岁那年,就给村东头王树德家放牛。我上工时,东家(雇主)吩咐我说:"你每天上山放牛,要把牛放饱了,饮好了水。当心不要叫牛吃了人家的庄稼。晚上再烧好这十二铺火炕,挡(关)好鸡架和猪圈的门。"
我就照着东家吩咐的话,每天上山放牛。我不和别的放牛的在一起放,因为他们把牛圈在一处,就只顾自己去玩耍,也不管青草好坏,一有跑出圈的,就拼命毒打,都有打断腿的。也有牛把牛抵伤了的,伤口化脓长蛆,还有因为吃不饱生病死的,看着实在不忍心。我专找草好的地方去放。给牛饮水的时候,饮完了不叫牛跑,怕它患了水受病。冬天生牛犊时,晚上我把牛犊抱到伙房(农家工人住的房屋)炕上,怕它冻死。所以我放的牛都吃得肥胖,毛色油光水滑的,生的小牛犊也没有损伤。我常说:"因为有牛,东家才给我们饭吃。若是不爱护牛,就太没有良心了!"
我烧这十二铺火炕时,总是留心考查,哪一铺炕,犯什么风,刮什么风的时候倒烟,随时修理。东家告诉我,冬天每铺炕,烧两捆林秸(高梁杆)。我在天暖时烧小捆,天冷时烧大捆。老人住的炕,总是烧大捆,烧完了炕,把烧火门堵住,不让冷风吹进炕洞里去,好保住暖气。凡是东家吩咐我做的事,我都尽心竭力的去做,不让东家分心。我满工时,东家对我说:"你做的太好了,你真忠诚可靠,将来一定能成人。"
四、孝心
王善人说过:
我放牛时,每逢年节回家,我妈总给我留些好吃的东西,我都不肯吃。我对我妈说:"东家给吃的东西,咱家里都没有,我吃得太饱了,一口也吃不下去。给弟弟们吃吧。"因为我年纪小,在外给人家放牛,我妈本来就不放心,怕我在外吃不饱、睡不好。若是在我妈面前狼吞虎咽的,不是更叫我妈不放心么?我才一口也不肯吃,好叫我妈放心。
我家里穷,弟兄又多,我妈给我们做鞋,很困难,哥哥弟弟们,又都争着要新鞋穿,因此我就天天光着脚上山放牛。有一天,东家叫我去给亲戚家送礼钱,我本想回家去拿鞋,又怕我妈为难,就光着脚去了。第二天回家和我妈一说,我妈说:"你不穿鞋,就到亲戚家去(王树德是善人的族兄,所以王树德家的亲戚,也是善人家的亲戚),不是叫人家笑话我么!"我才知道错了。小时候有一天祖母在田间干活(割大烟),叔伯姐姐和祖母吵骂,伯父在旁边听着,并不管教自己的女儿。我想--儿孙出生的时候,亲友都道喜,像我祖母得了我伯父和我叔伯姐姐那样的儿孙,又有什么可喜的呢?
在家时天天听兄嫂口角,心里非常厌恶,感到很苦恼,便暗下决心,非逃跑不可。叨咕(自言自语)多次,妈妈知道我言出必行,便大哭起来。我知道有伤母心,便立刻给我妈叩头,安慰我妈说:你老放心吧:我绝不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