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陈希夷《心相篇》

昌臻法师



  陈希夷,名抟(?—989),五代,宋初的道家隐士。号图南、扶摇子。安徽亳县人。少年举进士不第,后有出尘之志,其归隐诗曰: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遂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廿余年,后居华山。精研《周易》,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其学为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颇具影响。宋太宗极为礼重,赐号希夷先生
  
 《心相篇》是他的不朽之作,本书以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为纲,阐明心相的理论与实践,列举吉凶祸福之征兆,寿夭贵贱之标志;均处世待人之格言,实千古不易之定论;末后劝人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读者既可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又可用于择交观人,亲贤远佞。是修心,积德、造命的有益读物。
   
 佛法认为,人们的身体,本是由过去种的业因,与今生父母因缘和合而来的。所以叫报身业报身,是来受善恶业报的。一个人的相貌好丑,寿命长短、贫富贵贱等,属于正报。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亲属子女和生活享受等,属于依报。依报随正报转,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然贫困恶劣。由此可知,相由心生,有好心,才有好相;要想得好相,先应修好心。儒家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充实,而外有光辉。胸中正,则眸子了(明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昏浊)焉。均说明心相之理,真实不虚。
 
  但佛法的观点不同于庸俗的宿命论,他们说,人的相貌好丑、贵贱寿夭都是命中注定铁板数。佛法认为,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依报,并非天神赐予,而是自种因,自受果。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召。经所谓:欲知前世因(业因),今生受者是(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可知人们时时处处是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在种业因;只要改种业因,就能转变果报;而转变的关键就在,因为心能转业,所以相随心转
   
 佛法从根本上揭示的由来和原理,却不教人去看相、算命;因为这是舍本逐未,徒劳无益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相信看相、算命,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听说自己的相好,便存侥幸心理,滋长贪欲;听说相不好,有厄难,又恐怖仓惶,生退悔心。真是自寻烦恼,有损无益。
   
 学佛的人,首先必须深信因果,严守戒律,广结善缘,不种恶因,净化身心,自利利人。能这样做,如遇灾难、疾病等恶缘,应当深切反省,忏悔业障,不怨不尤,改过迁善,定能使恶业日消,善缘日增,转恶报为福报,化灾难为吉祥,如果环境优裕,福报丰满,应该了知富贵荣华,梦幻泡影,不贪著,不留恋;同时尽量布施,广结善缘,自然增福延寿,泽被子孙。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但是,必须从做人开始,从止恶行善下手。因此,此书对个人还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