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圣大帝返性图》看关帝信仰与道教之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
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汪桂平

 

一、《返性图》之造作、流传及主要内容  

《关圣大帝返性图》是假托关圣帝君的名义颁布的一部道教劝善书,其书初刊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当时云南迤西人士设立公善堂,宣讲圣喻,冀挽人心而维风俗,上感神圣,故假托关圣大帝约同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并特邀儒释道三界神仙佛祖共同飞鸾降喻,劝化世人。公善堂诸生将关帝等圣贤仙佛降下的劝世诗文编纂成《返性图》十卷,刊刻行世。其书初刻于云南,再刻于粤东,在滇粤一带广为传布,不过尚未遍及全国。光绪四年(1878)有析津伍乔王君别号洗心道人游历至粤,发现该书,认为它是众善之魁,鉴于此书板片无多,只传滇粤,欲其流布海内,于是募资重镌。这次重印的版本流传甚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本子,就是光绪四年重印的,一共是一函十册,每册一卷,共十卷,上题有“光绪四年岁次戊寅重镌  析津思过斋藏版”等字样。

与此同时,《返性图》的一个辑要本名为《关圣大帝返性图辑要宝录》,也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此辑要本刊行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当时岭表洗心觉民见《返性图》卷帙太多,不易诵读,遂通过扶乩请示允许,将《返性图》中乩诗乩语尽行删去,留下劝善箴戒各篇,集为乾、坤二卷,使人易览,且可广传,名为《关圣大帝返性图辑要宝录》,刊刻行世。这种辑要本因为篇幅较小,便于刊行,因此自同治十二年初刻以来,亦经过多次重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本子是清宣统元年(1909)王宗顺等人校对募资重镌,题为“京都德胜门内大街西草厂大坑西北岸上一善台如心堂惜字社藏版”,封面上有“京都章福祥敬印施”的字样,书后附有印送善书的灵验故事,以及捐资助印者的姓名金额等,从记录来看,当时参与捐资的有三百多人,助印的书有几千本。这本书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个信士章福祥助印的。

    那么,《返性图》究竟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呢?书中关帝曰:“天之生也谓之人,天之赋也谓之性,性之在人也谓之元善,人之有性也谓之天良。”就是说,所谓性就是人的本性,是天赋之性,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么这个善、这个天赋之性又是什么呢?按照书中的说法,天赋之性就是仁义礼智,慈孝谦恭,这是人与物的区别,人为万物之灵,性为万善之归。人性本善,然而当世之人由于功名利禄酒色财气的浸淫,致使天性尽失,伦纪败坏,欺诈遍市,鲜廉寡耻,所以关帝邀儒释道三教之贤哲仙真,飞鸾开化,设尽良方,降世垂训,“诚欲使当世之人返忤逆之性为孝顺之性,返浇漓之性为忠厚之性,返奸诈之性为诚朴之性,返血气之性为童穉之性。”(《返性图》卷七)所以说,返性就是返回人的天赋之本性,返回到仁义忠孝的伦理道德之中。以关帝等天神降世告诫的方式,讲述孝悌忠信的道理,从而劝世人返回其本性,弃恶从善,由此人心向化,社会稳定,世道升平。这就是《返性图》一书的中心思想。《返性图》全书十卷,每卷由神像、序文、目录、正文等组成,其正文就是神明降世的大量的劝世诗话、劝世文,劝世歌等。例如有儒家先贤降世的劝孝文、劝弟文、劝忠文、劝信文、劝礼文、劝义文、劝廉文、劝耻文,又有神仙降世的敬天地文、礼神明文、奉祖先文、孝双亲文、守王法文、重师尊文、爱兄弟文、信朋友文、睦宗族文、和乡邻文、别夫妇文、教子孙文、救世文、醒世文、度世歌、善恶报应文、残虐贫妻文、怨夫贫贱文、戒鸦片文、官粮宜早上文等等等等。总之,凡有关于世道人心之事,纲常名教之中,大而忠孝节廉,次而修身处世,无不该备。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不良风气,如道德沦丧、重利轻义、违法乱纪、吸食鸦片等。

二、《返性图》中道教信仰的成份

从《返性图》的造作、流传及主要内容来看,该书是由民间善坛——云南公善坛通过扶乩造作出来的一部假托关圣帝君的名义、以神明告诫因果报应为说教、宣扬仁义忠孝等伦理道德、劝人为善去恶的道教劝善书,我们说它是一部道教劝善书,是因为其中蕴含了更多的道教信仰的成份。

首先,从《返性图》的造作方式来看,深受道教制作经书的影响。在明清社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民间善坛,又称作鸾坛、圣谕坛等,它们在当地社会宣讲各种劝善文书及圣喻,并且通过扶乩制作善书,内设督讲、监讲、设讲、宣讲、助讲等职务,负责斋课诵经、宣扬圣谕、做会等宗教事务。其职责是代天传旨,教化人民。这些善坛宣讲的劝善文有儒家的、道教的、佛教的,还有皇帝的圣谕,例如《返性图》中首页就刊载了《圣祖仁皇帝圣谕十六条》,书中还开列了宣讲条例、宣讲仪式、宣讲功过格等等。说明这种善坛是具有三教合一性质的民间实体,但是与道教的关系更为密切,现在有的学者就认为这类善坛属于道教积善派。通过这些鸾堂扶出的善书大都为道教劝善书,因为其内容与形式都与道教密切相关。这些善书都是圣贤仙佛降笔而成,这种依托神的名义制作善书的做法继承了道教假托神仙制作经书的传统,在道教历史上,许多经书都是通过扶乩假托神灵降笔而成,例如古上清经的出世,就是杨羲扶乩托言魏夫人降授而写出。因此,从善书造作的这一方式来看,道教的影响非常明显。《返性图》一书,也是云南迤西地区的一个公善堂通过扶乩降神,关圣大帝飞鸾开化,从而记录纂集而成的一部劝善书。

其二,《返性图》中降坛的三教圣人,以道教神灵最多。首先,其主神是关圣帝君,辅以文昌帝君、孚佑帝君,这三位圣君明显是道教神系中的主要神灵。其次,按照先后降笔的大小神灵统计,总共有137位圣贤仙佛临坛乩示,其中道教神仙就占有109位,儒教圣贤有18位,佛教佛祖有10位。按照降临坛场的次数多寡统计,其中临坛训喻次数最多的神是马天君(马灵官),共降临29次,其次是关帝,共临坛22次,再次是孚佑帝君,19次,文昌帝君,16次, 再者是土神14次,周将军14次,王天君13次,等等。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忙忙碌碌前来降谕劝善警世的大小神们,几乎全是道教神仙。在《返性图》一书中,关帝的神性不是佛教的伽蓝,也不全是儒家的圣贤,而主要是道教的神仙帝君,正如关帝降谕所说:“吾位居天曹,为上皇首相,掌三天门下之事,凡吉凶祸福,无不由吾简校,神仙真宰,悉皆受吾统辖,此在天之位也;至于人间,颁朝廷之祀典,享国家之太牢,公侯将相,士庶绅耆,见吾无不跪拜,此人曹之位也;若夫幽都鬼国,十殿三途,所设地狱轮回,千刑万罚,皆归吾之权衡,而为予夺,此阴曹之位也。”(《返性图》卷七)可见,关帝是掌管天上人间地下、司察功过、定夺赏罚的至尊神仙。因为关帝曾被封为崇宁真君,故其在天上的宫殿称为崇宁宫,在崇宁宫辅佐他的神将有关将军(关平)、周将军(周仓)、廖将军、赵将军、王将军等,这些将军也被关帝先后派临坛场,传达圣谕,降训劝善,例如关将军就降坛7次,周将军14次,廖将军4次,赵将军6次、王将军5次,他们为《返性图》一书的降世上下奔忙,辅弼关帝。另外,被关帝邀来降坛的另两位帝君——文昌帝君和孚佑帝君,是明清道教神系中地位崇高,民间影响巨大的二位神仙,与关圣帝君并称为“三圣”。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是道教中司掌人间功名利禄的大神,在文人士大夫间信仰尤甚。文昌所在宫殿称为桂宫,桂宫里神仙众多,在《返性图》中降坛训谕的有桂宫杨仙、桂宫黄仙、桂宫杜仙、桂宫四佐、桂宫金仙、桂宫金甲、桂宫魁神、桂宫天聋、桂宫地哑、桂宫苏仙、桂宫聂仙等等。孚佑帝君就是吕祖吕洞宾,他是道教八仙之一,也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明清以来吕祖作为一位有济世情怀、愿普度众生的神仙,在民间影响极大,吕祖祠庙遍布全国各地,很多道观里也设有吕祖殿或吕祖阁。再看临坛次数最多的马天君,也是一位道教的重要护法神。在《返性图》的降世过程中,马天君是被关帝派来镇坛的灵官,诸神降坛,马灵官预先通报,同时把坛场的情况报告给关帝。在道教诸神中,马天君又叫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玉帝曾封他为“火部兵马大元帅”,后来被真武帝收服,成为其手下36天将之一,在民间有“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说。另外一位临坛次数较多的灵官王天君也是道教的重要护法神将。王灵官原名王善,是北宋时著名道士萨守坚的弟子,受萨真人传符法。王天君信仰的兴盛起于明代,明永乐时道士周思得到京城传王灵官法,说王灵官是天庭26将之首,祷之可以预知祸福,无所不能,深得明成祖的信任,敕建天将庙,供奉王灵官及26位天将,后改庙为火德宫,封灵官为玉枢火府天将,历代崇奉不断。明清以来,王灵官声名显赫,民间以之为天上人间的纠察之神,又因之有特殊勇力,保卫百姓,为道观之门神,故在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道观里,都塑有王灵官像,立于山门,为道观的护法之神。总之,从《返性图》的神灵来看,它主要是一部道教神仙劝善书。

    其三,《返性图》中体现的教理教义、宗教神学思想主要是道教的神学理论。道教认为,天上、地下、家中、人体内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神明,它们监察和记录人的善恶行为,上报天庭,天神根据人积善和积恶的数量来决定对其进行赏罚,善者降祥,恶者降祸,丝毫不爽。在《返性图》中,就记载着很多这样的司命司察之神,下游人间,考察功过,劝人为善去恶。按书中记载,由城隍、土地、灶神等身边之神负责考察记录人的日常行为,制定善恶簿籍,然后上报给主管人们生死寿夭福祸的大神,如玉皇大帝、关帝、文昌、真武、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酆都大帝等等,他们根据此人一生积累的善恶数量来决定赏罚,然后交给雷部诸神或瘟部诸神、酆都诸神执行赏善罚恶,或赐福赐禄,或降灾降病,或解往阴司地府,或送至天宫仙界。例如真武大帝降谕曰“吾位玄天上帝,金阙化身天尊,荡除北方妖气,天下治世福神,掌管人间善恶,主持雷府权衡,赏罚丝毫无屈,考校微末攸分。……司命一月一奏,人道散失本真,上帝通明震怒,敕令各部雷神,命吾统率下世,刀兵瘟蝗频臻。……人人回心向善,功行由斯造成,积满一千三百,上界仙籍可登。”(《返性图》卷四)这里可看出,是由司命每月上奏、上帝发号施令、真武率领雷神执行惩罚这样一套神明监督系统。例如有纠察人间善恶的王天君,“掌人间之善恶,司斗口之权衡。每值岁终,召齐天下司命,各处城隍,将所呈善恶簿籍,同雷府诸众,呈奏上皇,或福或祸,或生或死,照通明所注,吾即奉敕,分布各部神祇,按款定治,决无遗漏之条。天律森严,如是其显也。”(《返性图》卷四)这里是由司命、城隍等记录上报,上皇定夺祸福,王天君奉命下发执行,这样的一套神明监察执行系统。另外又有飞天魔王带领魔兵魔将,温天君率领五瘟下凡降劫等等神灵赏罚系统。总之,《返性图》中所描绘的神明监察系统反映了道教的神学观念。

    总之,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假托关帝名义颁布的《返性图》是一部道教劝善书,它反映了关帝在道教神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关帝信仰与道教的密切关系。

三、关帝信仰与明清道教

以关帝名义颁布的《返性图》自咸丰六年出世以来,经过多次翻刻、重印、辑印,短短几十年来,传播已遍及全国,影响巨大。明清时期,这种假托关帝名义颁布的劝善书还有很多,例如广为传世的《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关帝明圣经》、《关帝忠孝忠义真经》、《训孝法语》、《戒世子文》、《洞冥记》等。其中以《觉世经》影响最大,它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三部善书因为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和注释之多而被称为善书三圣经。另外还有汇辑关帝生平事迹及其劝善诸书为一编的关帝全集,如清代编的《关圣帝君全书》10卷、清周懋勷编《乾坤正气录》8卷,等等。那么,出现如此众多且影响广泛的关帝善书文集的原因,一是关帝信仰的兴盛,二是道教的民间化、世俗化。

关帝原名关羽,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解州),本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与蜀主刘备桃园结义,忠心不二,神勇威武,战死沙场,葬于玉泉山,当地人为之立祠奉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荆州的民间信仰中,便奉关羽为当地的保护神,时有灵异显现。大约到北宋年间,关羽便被吸纳到道教的神祇之中。据《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九载,宋元祐中(1086-1093),哲宗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除解州盐池之害,逾顷,雷电昼晦,帝问天师所用何将,曰:“臣所役者关羽也。”复召关将军现形于帝前,帝封之为崇宁真君。宋徽宗时宫中有祟,见一道士前揖曰:奉上帝命,来除此患。良久,一金甲丈夫捉祟擘而啖之,帝问金甲者何人,道士曰:所封崇宁真君关羽也。从这两个故事可知,关羽在宋代不仅是道教天师所呼召的神将,而且因为道士召请而受到帝王的加封,可见关羽与道教在宋代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关羽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宋徽宗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末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产生,把关羽描绘成勇武和忠义的化身,使得关羽名声大震,在民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明神宗万历年间,因解州道士张通元之请,封关羽为帝,敕解州庙为英烈庙,万历四十二年(1614),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帝更甚,对关羽的封号长达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由于帝王的尊崇,关羽的地位无比显赫,有武圣人之称,与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对关帝顶礼膜拜,关帝不仅是国家的祭祀神祇,也是老百姓的供奉对象。清初,关帝庙祠已经遍及天下。正如《陔余丛考》所说:“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可见关帝信仰之广泛与深远。

明清时期,关帝的不断加封以及关帝信仰的盛行,与道教人士的奏请和渲染密切相关,例如明道士张通元奏请封关羽为帝,道教又制造种种神话来张大关帝之影响,《历代神仙通鉴》卷九就说关帝前身是雷首山中的一条老龙。另一方面,关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宋代关帝只是张天师麾下的一名神将,驱妖捉鬼,至明清时关帝已成为圣君、大帝,其神职已是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高证妙果,无量度人,至灵至圣至上至尊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在民间,关帝几乎成为万能之神,具有司命禄、祐科举、治病消灾、驱邪辟恶、除旱降雨、诛罚叛逆,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等职能。

  由于关帝民间信仰之盛,以及在道教神系中关帝地位的崇高,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帝具有了更强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在明清各阶层人士大量制作善书的潮流中,关帝就成为降坛垂训最多的神仙之一,假托关帝名义制作的劝善书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