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年(乙卯、一九一五年)王善人五十二岁

【附记】孙周静轩舍身淑世

    我听善人这样说过:
   
孙恒昶学董,本是富家子弟,为办义学,竟被下狱,气恼成病,卧床不起,临终时明道。谆谆嘱咐其妻孙周静轩说:“我是为义而死,希望你能继续我的志向,努力办学。”紧接着,他们的独生子又夭折了。
    孙周静轩遭此横事,死丧在地,不知如何是好?我对她说:“这个天时,男子是应劫来的,女子是应运来的。将来不论大小事情,非女子出面不可,你若能立身行道,不但能扬名显亲,还能超拔你婆娘两家,无始劫以来的父母,和你亡夫同登佛国。你可得把家事放下,到母校负起领导全体女老师的责任,一心一意地学道,你家富有,不用赚世上的钱,纯尽义务,弃了小康家庭,办大同世界的事,渡世化人,将来我保你儿子媳妇一齐有,做‘不独子其子’的先导,成为后世的模范。”
    孙周静轩听后开悟说:“九修天子十修佛,十一辈子,修个女子做道德。”我说:“是呀!你好好去做吧!”

【附记】张学董兴学遇考验

    张鑑容字雅轩,辽阳省海城县周正堡村人。民前二十六年(西元1886年)农历三月五日子时生。十二岁丧母,父患精神病。因家中需人管理,娶较他年长五岁的刘福堂(字祝三)为妻。十五岁又遭父丧,乃辍学务农。二十四岁时,曾患胃病,二十六岁那年正月初七,遇见王善人给王恕忱讲好多年宿疾,乃向善人问道,他听善人讲“善、功、德”后,立志三年穷,创立周正堡女义学。张雅轩弃产兴学,乡下人都认为张家出了败家子。有人说,求财还求不到手呢,哪有用自己血汗金钱,替别人教育子女的呢?怀疑他居心不良,另有企图。就是他的亲友家人,也都认为他受善人的邪术所迷,所以放着好日子不过,叫人家黄花大闺女,抛头露面地念书。那么大的闺女家,不好好学针钱活计,都变成野丫头啦!不久他和他二弟鑑恩的五个子女,又相继夭亡。他的长子夭折时,年十二岁,已高小毕业。于是毁谤他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夫妻离心,亲友侧目。村里的人都用扫帚,扫他走过的脚印,怕沾污了土地。张学董不为所动,坚定意志,克服万难,努力办学。
    更难得是的他二弟鑑恩,对他弃产兴学,不但毫无怨言,还劝他妻张于玉堂出任义学义务老师。
    善人当时就说:“张雅轩为提高女权,救女子出苦得乐,办女义学,立志三年穷,把家产用光,来败家的子女,眼看没有可败的啦,一气都死了。他受种种打击,毫不灰心退志,算是立住啦!”

【附记】张学董舍命救女师

    张学董办义学,艰苦备尝。对教职学员,更是爱护备至,代为解决一切困难,因之教职员也视他如父兄。
    有一年十间房女义学张素芳老师生病。张素芳是张邹洁如老太太的女儿,女义学毕业后自愿在义学尽义务任教,被派在十间房女义学教书。她年纪轻,又是初次教书,稍有困难,心里就抱怨张学董,不该把她派到这里来。因常生怨气,不到三个月,就得了重病。善东(即义务学学董)派人给张学董送信,他立即前往。眼看快到十间房时,因河水暴涨,无法过河,又怕张素芳的病有危险,不得已向路边人说:“我是周正堡女义学的张雅轩,因有急事,非过河不可,万一被河水冲走,就请你通知学校一声。”说完不顾路人劝阻,冒险向对岸跳去,离岸不远,落入水中,幸而伸手抓住岸边垂柳,水流急,把他冲顺河沿,才得爬上岸。他赶至义学,张素芳已停在门板上,不省人事。张学董挽住她的头发,命人扶起她的上身,盘上双腿,大声呼唤:“张素芳你快回来!你赶快回来!你不能死!”呼唤多时,她才苏醒过来。张学董才出去换下湿衣服。张素芳醒过来之后,同仁告诉她张学董为赶来看她,险些被水冲走。她心里很后悔,学董这样关心自己,不该总抱怨他。因为她天天生怨气,得了上吐下泻的病,心里悔过,翻出良心来,病就轻了不少。张学董换好衣服进来,见她精神好些,问她怎么病的这么重?她说:“我把在讲台上立的志忘了,整天恨怨学董才病的。我很后悔,养几天大概就好了。”不久果然痊愈。

    民国五年(丙辰、一九一六年)王善人五十三岁

【附记】辽中县陡沟子女义学

    唐云升字雨恩和王兴云夫妇,是辽中县陡沟子村人,信佛多年。唐雨恩是台安县黄沙陀宣讲堂的主讲,学问渊博。王善人和张雅轩、王恕忱等,宣讲善书提倡女义学走到他们村里,他们夫妇深表赞成,亲至义学参观。见学生们服装朴素,循规蹈距,不象私塾那么呆板,也不象官学那么浮华。教职员伙食刻苦,又无薪金,均能一德一心热心教学。这种实做实行的道德精神,使他们夫妇非常钦佩。王善人虽没念过书,却能讲解经义,他认为善人是由笃行五伦之道,自诚而明,大彻大悟,所以才能阐明性无大道的精微奥妙。正如中庸上所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因之,成立陡沟子女义学聘请胡秀碧任教师,并成立黄沙陀男义学,培养出许多人才。
    唐学董雨恩,自民国十四年起,游行各地讲道化人。民国十七年参加朱子樵将军所主持之账务工作,任账务委员。民国十八年当选为北平万国道德总会理事,参加扩大游行讲演团至济南、陕西、绥远等地。民国二十七年赴通化开会三日,无疾而终,享寿六十有二。

一○八、表演嫡庶道

    我听善人这样说过:
   
我自从在张表兄家扛活,格物(研究)明白做活的道以后。又格物老太太道、闺女道、媳妇道、夫妇道。因为我不赞成男人纳妾,所以没格物嫡庶道。
    我儿国华从奉天(今沈阳市)来信说,又娶了房守贤做二房。我见信就知道,这是向我要道来了。儿女有分,既然来了就是有缘,可是我必须明白嫡庶道,才能当得起爹。我发明妇女道,为了救女子出苦得乐。不明白嫡庶道,不算完全,就不能救这种人。我便开始格物嫡庶道,又和王天龙、赵品三、宋子贞等在我家表演嫡庶道。我们有扮大大太太的,有扮二太太的,有扮老公公(翁父)的,有扮老婆婆(婆母)的。按家庭五行设上座位,对面讲话。表演了二十多天,越演越真,才知道二女是大女人的活替身,更是成道的大恩人。因为二女人一来,把大女人的伦常债码,全接替去了,她的恩比父母的恩还大。因为父母虽有养育之恩,等一嫁出去就不管了,代还不了伦常债码。做大女人的若真明白了这条道,天天给二女人磕头都合算。表演好了,又叫我女人和大儿媳妇,一起表演。等我儿国华同他二女人,从奉天回来时,一到大门口,我大儿媳妇若能接出去说:“我的恩人,你可来了。”然后手拉手进来,给她(二姐)介绍家人,当时就把上孝父母,中助丈夫,下教子女的千斤重担,完全交出去了。伦常债码,一了百了。拿人情来说,二房来了,又得人又得权,她也满意了,然后大媳妇再能出外度世化人,准能成道。我们都表演会了,专等他们回来。没想到,国华他们回来时,一到大门口,我大儿媳妇,就在屋里哭了,没出去接,这个碴没接好,账码也没交出去。后来国华他们出去做事,反把我大儿媳妇累在家里了。
    可惜人都不知道,
人间的仇人是天堂的恩人。人翻不过来,才得不着道。

    民国六年(丁巳、一九一七年)王善人五十四岁

一○九、教二儿媳妇

    我听善人这样说过:
   
国华夫妇从奉天回家,在家请亲友吃喜酒时,二媳妇给我磕头。我问她:“你是谁?”她后退三步,一声不响,我又问:“你是谁?”连问三声是三界,不能再往下问,问哭了便伤情了。我说:“你不知道啊!听我给你说说。你是红孩妖啊!你当姑娘时,因为你未婚夫有痨病,你愁病了。我对你说:‘人各有命,你别想借人家的光享福,得自己读书,你命长了,自然有福,何必求人呢?’你听明白以后,病就好了,这是我初次救你。后来你未婚夫死了,夫家要你去守节,你又病了。我讲完善书,众人散了,你不走。你说:‘讲这些书,就是没有我那一章。’我说:‘我知道你是因为要你守节,你为难了。这种夫妻只有名义,叫做天命夫妻,你守义三年,再另嫁便合道了。’你听完病又好了。这是我二次救你。我把你救了,反过来你把我的心吃了!你明知道我一个儿子,有媳妇,都有了孙子。你们为什么又在奉天立家呢?好吧!你是红孩妖,我就是老佛爷,咱们就比试比试吧!”
    说到这里,她大哭起来说:“我算白活了。”哭了一阵,我又说:“得了,别哭了。你也算有眼珠,你再找这样公婆,够你找的;找这样的男人,也够你找一阵子的。当老人的是一片慈心,既然来了就是儿女。”又提些好处安慰她,使她欢喜了。最后我说:“我只说你这一次,以后永远不说你了。这次若不说你,叫大媳妇看着,仿佛我们做老人的也乐意似的。”

一一○、台安县五间房女义学

    台安县五间房村刘惠忱(名常廉,1917年三十九岁),娶妻白氏,是奉天省议会议长白永恩的胞妹,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白氏早逝,续娶金孝慈(名仁坤,1917年二十九岁)未曾读书,刘惠忱因此郁郁不乐。张学董劝他们立学,刘金孝慈首先赞成说:“他死去的女人念过书,所以他很想念她。能立一处学校,我也好跟着念点书,识几个字,开开知识。”乃聘请张刘祝三(名福堂、张雅轩之妻)任老师,成立五间房女义学。
    秋天打场,小半拉子(农村童工)不好好做工,刘惠忱生气要打他,他说:“怎么?善人还打人吗?”(当时都认为立义学是行善,均称义学学董为善人。)刘惠忱一听,打不下去了。想起我说过,打人是恶人的话,觉得很惭愧。从此他才认证我所说的“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便立志“以礼待人”,和其妻刘金孝慈相约:实行“夫妇相敬如宾”的道,你恭我敬。初实行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实行日久,习以为常,反而生出了乐趣。学生们也跟着学,见了长辈,先称呼后说:“我给您行礼啦!”然后恭恭敬敬的鞠躬。竟在义学中,造成了优良的风气。这真是“言教不如身教”,自己行真了,就有这么大的感化力。要不我怎说‘有成人必有成事“呢!

【附记】刘金孝慈求子

    台安县五间房女义学善东刘金孝慈,向李子和请问,怎样能有儿子?李子和说”你要想生儿子,得找个机会在你家开家庭讲习会,多请人来听讲。你要和和气气地招待,就是有小孩儿在你的炕上拉屎撒尿,你也不能讨厌,把性情练得能容垢纳污,准生儿子。“
    寒假时刘金孝慈夫妇请李子和和义学老师们到她家,开了一个月讲习会。她们夫妇殷勤招待,始终不懈。最后一天,刘惠忱正在听道,见他的祖先进来,坐到祖宗龛上听道。正当此时,他们的族长,从大街骂着走来,骂他们不好好过日子,招些狐群狗党,开甚么男女混杂会!刘金孝慈,见情形不妙,急忙迎出去,在大街上给族长跪下说:”今天就叫他们走,您请回,给惠忱留点面子。“
    李子和见刘金孝慈的性子,真练柔和了,便对她说:”你成啦!等明年抱儿子吧!我先给小孩起个名,叫福前子。“次年刘金孝慈果生一子。
    她证验出道的力量,生福前子六个月,就到义学去尽义务,献身做公益事业。

【附记】张雅轩誓死办学

    张雅轩兴学以来,义务学很有发展,经费却日越拮据。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冬,年关在即,债主纷纷追索。张学董无法应付,便暗自下定决心,在大河凿一个冰窟窿,如果腊月十五日,再无办法,便投河自尽。台安县朱恕忱学董,赶大车到腾鳌堡镇粜粮,问起校债。张学董说:”到十五就有办法啦!“当时朱学董信以为真。卖完粮返家后,夜晚失眠,越想张学董的话越可疑。次日一早,又赴周正堡淑贞女校,问张学董说:”你说十五有办法,是谁送钱来呢?“张学童不能答。朱学董说:”王善人没有消息,我相信没有人送钱给你。今冬我卖粮,还有五百块钱,先给你救急吧!“张学童不敢受。朱学董说:”我不是为别的,只为了你弃产兴学,略表心意就是了。“同一天,高正午学董,也因前夜睡醒一觉,想起校债,翻来覆去,无法成眠,感动他太太,拿出私房钱,送来学校。孙周静轩也送钱来,才渡过难关。张学董说:”看起来真有天理!“便领他们看凿好的冰窟窿说:”过了明天再没办法,这里就是我的归宿!“众人深受感动。

一一一、受气还乐

    王善人说过:
    我在外宣讲善书,有一次领了十几个人,走到锦州宣讲堂。正赶上过年,人家不乐意招待。主管出来,扯着长声问:”你们是从哪来呀?往哪去呀?“我说:”不错呀!叫街(乞讨)的声出来了。“晚上,我要求在那里过年,人家不留,说是没人做饭。我说:”我们带来了大师傅(厨师)了。人家怎的也不肯留。第二天早晨,主管没法子,把我找过去说,给我们二十斤白面,另给些元磨(香菇)粉条(冬粉),叫我们往别处过年去。我问他:“总共值多少钱?”他说:“四吊多钱。”我说:“再找给我们几个零钱凑个整数,我们好买盐酱。”说完了话,吃早饭,这天早晨给我们煮的粥,炖了点咸菜,我说:“你们怎么不吃呢?”说完才想起来,人家过年,还有好菜饭呢。不要耽误人家的饭,赶快吃完了,便领着人,拿着东西,上羊圈子(村)去。一路上越想越招笑(好笑),想起来一句俗话“有福之人脑袋大,无福之人大脑袋。”他们给了我们东西,还把我们赶出来,显着没有义气,是“大脑袋”(大头)还是脑袋大呢?
    人都跟我学道,能学会我这样受气还乐,就成了。 

    民国七年(戊午、一九一八年)王善人五十五岁

【附记】海城县劝学所取缔义学

    民国以来,改良变法,施行新政。海城县劝学所(教育科)提倡各乡镇设立小学校。乡绅们裹足不前,推行不动,反说义学妨碍进行,企图取缔义学,改为镇立小学。通知海城县境内各义学,检定教员,准备以不合格为借口,解散女师,查封义学。真是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刘惠忱陪张雅轩赴奉天省城(沈阳市),找他内兄白佩行议长乃写信给奉天省教育厅,请求派员到海城县监考,主持公道。结果,义学参加检定的女师,百分之八十以上合格。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