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箴言之处世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上善若水。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柔弱胜刚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真经》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黄帝阴符经》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兔胫虽
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
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已而恶人之异乎己也。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生而不说,死而不祸。
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
人亲奠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好面誉火者,亦好背而毁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南华真经》
夫名利不可不求,求之自有分定,识破者自无索绊;恩爱不可不济,济之自有分缘,识破者自无牵缠。
《修真太极混元图》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守之最难。
《碧虚子亲传直指》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立教十五论》
君不见,千丈梯倚于峻岭,跃之可至巅峰,临于陆地,则数尺墙不可越,梯非不及,所立者非。
万斛之舟,安于大川,济之可涉江海,委于湫水,则数步溪不可渡,舟非不能,所安者非。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
临事多变、使人莫测则谓之智,专一致志、守一如常谓之信,济人利物、每事宽恕谓之仁,处事果决、秉心刚烈谓之勇,谨勿笑语、重厚自持谓之严。
《海琼白真人语录》
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
凡侍候权门,自炫奇技者,皆不轨徇利之也。
不亲贤才,则奸雄坏政;不敦诗礼,则子孙奢狂。
相自我改,命自我造。
欲知处世之道者,吾乃劝之曰:“爱人”。
善保身着,谈笑宜少,读书宜和。
《张三丰全集》
仙学箴言
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
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
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
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
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
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
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
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
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
出世——在超脱不在归依
陈撄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