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读《了凡四训》有感

作者:天涯远吗

前言

取这个题目并不是说新年读效果就有什么特殊之处,  
而是说自己新年无法和家人团聚快活看联欢晚会,呜呜,  
却是在31号和1号晚上连读了两天的《了凡四训》,  
终于读完。虽说其中不少内容原来曾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  
在其它文章中见到过,但盖因晚生后进修为不够,  
须时时重复才能牢记心中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下面各篇略跟贴分别谈一下自己感触比较多的地方。  
和各位交流探讨。  
 
文中还引了韩愈的话:“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现在借助于科技,我们也可以“劝人以网”了。  
 
2.1.2002, Wed.



一、由来  
 
本文是明朝袁了凡给他儿子的家训,分“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四部分。原是用文言文写的,后民国初年黄智海先生加了白话注解,但据说太过  
繁复,所以了凡弘法学会加以整理,重新出版,我读的就是这篇。  
 
了凡先生的经历堪称奇矣!幼时曾有人给他算命,比如日后童生县考会考第几名、  
府考考第几名、提学考考第几名、寿长多少、命中无子,等等。等到了凡先生长  
大之后,屡次应试,名次分毫不差!甚至被算从廪生补贡生时吃到多少石米,中  
间因故要提前出贡,石数未够,了凡先生想这下算得不灵了吧!结果提前出贡被  
某上级驳回,又在禀生的位置呆了一阵子才补上贡生,结果到这时为止所获的廪  
米正好是算命先生说的石数,不多也不少!  
 
通过这些,了凡先生感悟到人的命运早在出生时便已被注定,来来去去都无法逃  
脱这个定数。这种类似的感觉记得自己当时在离开北京前的那段时间里相当强烈,  
依稀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过这两年来这种感觉淡了许多,也许是因为屁颠屁颠  
地忙着诸般俗物,应付着各种差事,而荒于修养吧。  
 
然而后来了凡先生寿命比所算的要长,也生了儿子,他自己感觉的缘因就是信奉  
一位禅师告诉他的话:改过行善谦和待人。而修身根本的办法是不动心,在明了  
这一切后他把自己原来的号“学海”改作“了凡”,因为他自信明白了立命的道  
理,不愿意再和凡夫一样了。  
 
其间提到的一句话让我深为警醒:虽然是在暗室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  
鬼神。中国古话中不是也有“举头三尺有神明”吗?许多人行恶,以为无人知晓,  
其实三尺之上的神明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比如在有人处不  
随地吐痰,无人处却依然故我。让我想起艾墨生的一句话(大意):一个伟大的  
人是在单独自处的时候也能保持高尚言行的人。古今中外的贤人相差无多矣!  
 
简而言之,大体上命运天注定,然而这是对凡夫俗子而言;通立命之道理者便知  
修身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人生更加美好完满。这就是第一节“立命之学”要讲  
的内容。  
 

二、改过  
 
改过概括如下:发三心(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和三种方法(从事实上改、  
从道理上改、从心念上改)。  
 
羞耻心很好理解。敬畏心就是上面所说对举头三尺神明的敬畏。知道勇猛精进地  
念佛号,自然也明白勇猛心为何。改过方法中,从事实上改即今天随地吐痰了,  
明天不再这样做。但有时候难以做到的,比如今天发火了,明天碰到恼火的事情,  
怎样才能做到不再发火?因此,我们首先要从道理上想通。比如那个家伙怎么能  
对我作出这么恶心的事情让我怒火难禁?是不是一定是对方的错呢?也许是因为  
上次自己无意中说了什么让他很挂不住的话呢?或许是因为自己眼神不好,上次  
碰见他而没有和他打招呼呢?有或许还有其它原因?自己不一定总是对的。  
 
这时候怎么才能从道理上想通呢?我觉得文中这一部分写得非常好,最好去读原  
文。天下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英雄豪杰,否则你就已经超凡入圣了。所以也许  
自己自躬反省会更好一些,别人的愤怒、毁谤,如果把它当作一面自己的镜子,  
也许更能对自己的修养有益。再不然就抱着一种怜悯的心态吧,他这个人实在是  
可怜,竟然因为这样一件小事或者根本就是莫须有的原因,对我这样无礼,他又  
在给自己种下今后结恶果的前因了!这个态度是我从一位大哥身上学来的,这么  
居高临下地一转念,确实更加容易心平气和的。  
 
当然最根本的办法是从心念上改。也就是说,人的过失千千万万,但都是从心上  
来的,我的心不动,自然什么事情都不会造出来,过失又能从何而生呢?这个好  
理解,毕竟佛家思想就是修心的学问,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难做,要生存必然心要  
有各种活动,其间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性正是我们大家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这部分中有两处描述给我印象很深,摘录于下。  
 
一:譬如一个人很厚道,那么他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稳重。一个人刻薄,那么他  
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轻佻。  
 
二:种种的过失,不必要一类一类地去寻求灭减的办法;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  
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了。譬如亮热的太  
阳当空而照,所有的妖怪,自然会逃避消失了;这就是最精纯而唯一的修心补过  
的真正诀窍啊!  
 
三、行善  
 
行善、积德自是不用多说。诸如大家熟知的慈悲喜舍或者布施、笑语、利行、同  
事等都是极好的行善纲领。  
 
文中有两方面我想说说读后感。一是关于善恶报应所举的例子读来让我感觉啼笑  
皆非,全是行善后便得到更多功名利禄或者生了儿子、子孙绵延不绝或者恶鬼也  
不敢骚扰的例子,这不正是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中不遗余力一直批判的迷信吗?  
各位同修有何高见?是因为作者受到时代和科技的局限,还是事情本来如文中所  
举“迷信”的例子?  
 
文中关于分辨善恶的阐述几位透彻。再度解我许多疑问。例如骂人、打人不一定  
是恶、恭敬人礼貌待人不一定是善等等。另外,还有对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  
信之信、非慈之慈等的阐述。还有大善小善的区别等等。还是看原文吧,在中文善书网(www.sharebook.net)中也有收录
值得一提的是“三轮体空”的概念。因为好像很容易误会它。它的真正含义是:  
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  
才叫作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静。  
 
其它值得一提的诸如:舜帝以行而非言来感动人;掩盖包容他人的过失,这样一  
方面使他有改过的机会,另一方面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若是撕破脸皮,他  
就无所顾忌了。  
 
最后,善恶一个简单的判别标准就是:是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公心)还是对自  
己有利的事情(私心)。圣贤神明亦以此为判别标准。  
 
然而这世上历来都是不善的人很多、善的人很少。所以善人处在世俗中常被恶人  
欺负,很难站得住脚。并且许多真正的豪杰之士都是不(在意)修外表的,而世  
俗中人通常见识不高、只看外表,于是说长道短、横加指责,因此做善事常常很  
容易失败,善人常常被人诽谤。同修们,看到这些应有所共鸣吧。  
 
所以,劝人也要以适当的方式来劝。比如太倔强的人通常难以用话来劝,你劝了  
没有取得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叫做“失言”;而个性温顺的人可以用话来劝,但  
你全没有去劝,丢掉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无论哪般,都是因为  
自己的智慧还不够,没有以适当的方式来进行。  
 

四、谦德  
 
谦德,就是说谦虚了。这是因为人在社会上就得和人来往打交道,而做人的方法  
最好的就是谦虚。此项说起来最容易,谁都知道,但做起来确实非常难。全靠自  
己努力了,无需多说。  
 
最后还是引两句文中的话如下。  
 
一: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  
 
二: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  
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  
芽枝花叶来。  
 
然而别忘了,求取功名富贵一是别忘了谦虚,二是别忘了公心。  
 
2.1.2002, 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