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骘文听闻记》选读

    (1)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一)以前科举时代,考秀才举人的考生们都念阴骘文,警惕自己;怕阴骘有亏的话,就考不中了。可见人们都重视阴骘。
      (二)现在的人也不例外,也要重视阴骘。为人之道,一切的一切,都以助人为快乐之本;敬人者人皆敬之,爱人者人皆爱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就是孔子的“que.bmp (126 bytes)矩之道”。
      (三)人与人之间要能维持良好的秩序,这全靠每个人心的清净。“心清净则佛土净”,人心清净则地方秩序当然好了。
      (四)心清净──这只有全靠佛法。因佛法包括一切世间法。所以不妨说这本阴骘文就是佛法的一部份。
      (五)这一篇我们要注意文昌帝君的第一句话“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可以证明佛法讲三世因果是不错的。
      (六)人身难得,帝君能十七世不失人身,而且都是士大夫身,可见人家所不晓得的功德很大,这就是本书所说的阴骘。
      (七)所以对於这篇阴骘文,我们要多读诵、多学习,行善积德在於阴骘,才能感应道交,不但诸天神保护,诸佛菩萨也会悉知悉见。

    (2) 整个人生就是一大因果,也可以说整个宇宙就是一大因果。

    (3) 欲广种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一)一个人什么都凭心地,心地就是我们自己的福田,种祸种福都在自己。
      (二)儒家孔子都讲“心”,佛门修行人也讲“心地法门”,所以心地很重要。
      △儒家孟子,直到后来王阳明,都说良知良能,这就是良心。
      △佛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良心,所以一个人要凭良心说话,凭良心做事(不离自性),脚踏实地,尽本份去修,一定有成就(有好果报)。
      △“自净其意”是重要的,生西方下地狱,就在於自己心性清净不清净。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的标准以感应篇为准则。
      △高忠宪家训说:做善人虽吃些亏,到底总算是大便宜。做恶人虽讨些便宜,到底总算是吃大亏。
      △现在的念佛人只知念佛,一天念几万声,而不知修心,真是可惜。
      (三)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庸。”
      △中庸之道是心性的修养,这就是佛门修心人所说的心地。

    (4)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一)有一部分人,他要想替人做些事,可是他自己的心并不诚。
      (二)他要想代天行化,为国救民,结果做是做了,反而是行了暴、害了民。
      (三)因为自己缺乏正直慈祥的心,所以他自己错了还不知道。
      (四)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正心诚意而出于慈悲,才能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友爱,对朋友有信。──这才可说代天,也可说为国。
      (五)譬如梁山泊,他还不是拉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子,可是他是盗其所道──是强盗。

    (5) 一个人他自己很富有,总有穷亲,救济他不单是从金钱上帮助,可以从技能、学业、职业方面提携。住往造就一个人,就胜过帮助他一家的人。

    (6) 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一)斗、秤都要公平,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度量衡,无论给人家或给自己都照规定。
      (二)一出一入照规定,不要给人家小斗而给自己大斗,同样地不需要给人大斗而给自己小斗。
      (三)譬如以前战国时代陈恒弑其君公案:他以大斗给人,以小斗给己,这完全是沽名钓誉,别有用心,争取人家对他的好感,最后达成他的野心──推翻了一国之君。

    (7) 我们世间的人,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绝不可自相残杀。要培养不杀人,先从培养不杀动物做起。所以,放生戒杀是培养自己没有杀心。
    △对於一切动物要有同情心、怜悯心,所谓“只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杀心不能去掉的话,有了杀生习惯的话,很容易犯罪,不但受国法制裁,而且果报上还要下地狱。

    (8)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
      (一)我们凡夫为了自己生活关系,免不了打猎捕鱼,不过生活上够了也就可以了。
      (二)不要以一网网尽一大群生物!不要以毒物毒死一大群鱼类!
      (三)杀生已经有罪,而过份杀一大群动物,不是罪过太大了吗?

    (9) 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
    △你要与他竞争的话,应该自己努力从学问、技术、经验上与他竞争,不应该妒忌人家,损害人家,妨碍人家。

    (10)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
      (一)我们不要叫人家打官司,一切的事情可以和平处理,因为一打官司,常常这案子结不了。
      △尤其请律师打官司,由於律师个人品德的关系,听了他的话,你把家私整个打完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如果我们忍一口气,不打官司,不就比较好吗?
     (二)一个人的名誉,通常都把它看得比利还重要。如果挡人家的财路,人家跟你结仇还不很大,如果毁了他的名,说不定他要与你拼死。
     △破坏妇女名节,会影响她一生的前途,往往使人走上绝路,岂不是太伤阴骘!
     (三)婚姻很难结合的,人家既经想过结合的时候,你不要在这时候说坏话,破坏他们的结合。
     △对已经结为夫妇的,不要挑拨离间,甚至妨碍人家庭,使人不和离散,造成不良的后果。──阴损毁人,也伤了自己的阴骘。

    (11)利──本来是“义”上所有的称为“利”,(含义之谓利。) 不义,就是不利。(不合义的利是不利。)。
    △合义的利──譬如自己辛辛苦苦用血汗去赚钱,又如把钱放在银行,有规定的利息,称为利。
    △不合义的利──用非法生财之利,譬如放高利贷,这样不合义的利,往往容易出毛病。

    (12)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一)我们每个人的地位,当然不一样。自己有地位有势力的时候,千万勿要仗势欺人。
      △无论你权势多大,总有一天要下台的。譬如明朝严嵩父子权赫一时,最后落到单田院(乞丐院)。
      △现时这个社会,由於某种因素,往往富豪有一夜之间变成赤贫的,故权势富豪都是不足倚恃的。
      (二)自己有钱,花钱不在乎的时候,尽可能帮助别人,广结善缘。──机缘冥冥中推动命运的巨轮,助人即是助己。
      △千万不可欺侮穷困的人!君子固穷,并不减少他的善良、道德、学问。
      △我们要牢牢记住孔子的话,“富而不骄”!周公圣人“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可见骄之一字,是众祸之门。

    (13)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
      (一)与朋友往来当选择,儒家说:“损者三友,益者三友。”
      (二)所以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的话,先观察他所亲近往来的朋友,就知道他的为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三)我们所以要选择朋友,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往往在不知不觉无形中受了他的影响。
      (四)与正人君子德高望重者来往,就有“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之与地痞流氓横行霸道的来往,就有“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我们交往的人要谨慎,要有所选择。

    (14)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一)我们不要开口就说人家的过,说人家的过就是自己的过。
      △老是说人家的坏话,把自己的福报都说走了。(损人也伤了自己的阴骘。)。
      (二)做损人之事,说不利人的话,就是人家的绊脚石。

    (15)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
      (一)圣贤著书立说,他们就是希望我们现在的人“格掉自己心中的非”。
      (二)捐钱──我们先要考察这钱捐出去的结果是成人之美,还是成人之恶?是正当用途,还是浪费?是理智上所应该做的,还是迷信上盲从。──所以说“君子捐资以成人之美。”

    (16)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每一个人的感情不一样,只要在不违背天理良心的原则下,尽可能随缘。所以说:
“出言要顺人心。”

    (1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一)从前诗人白居易遇到鸟窠禅师,问他什么是佛教,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都晓得”,而禅师说“三岁小孩晓得,八十老翁却做不到”。
      (二)如果我们大家从小能够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明白,而尽心尽力去奉行,那么我们这一生就可以永远没有恶煞的来临,而常有吉神的拥护。
      (三)这个没有恶煞只有吉神的事情,却是自己所做的善行果报。这个报,非但自己本人可以享受到,而自己的后代儿孙亦受其余荫。
      (四)“阴骘文”百福千祥,不是企求来的,而却是骈臻云集地来了。──这都是从改过修善积德阴骘中得来的。

                                                        净空法师 主讲 黄陈琦华笔记 妙音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