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幸福有約分享

卓維企管 葉微微 總經理

 

「在生命盡頭,你會遺憾……」

前幾天與朋友去台中開發新客戶的旅途中,朋友說: 「離婚失去孩子的撫養權是離婚當時心中最無法釋懷的痛。後來不斷努力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年,至少孩子有機會瞭解做母親的曾經不惜代價的努力過;而我自己則去掉了『不做』的終生遺憾」。朋友當時臉上那股痛及做了後無憾那張滿足的笑臉,令我久久無法忘懷。這過程也正呼應了史蒂芬‧柯維博士在「與幸福有約」這本書的「給讀者的信」文章中所提及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在衛斯里女子學院演講時分享的一段話同樣的發人省思:「在你生命的盡頭,你不會後悔沒有通過某次考試、沒有贏得某個案子、或沒做成某件生意。你會遺憾沒有花時間陪伴丈夫、孩子、朋友或父母……。美好社會仰賴的不是白宮,而是你的家庭。」

「與幸福有約」的書及課程將協助曾經有過失敗婚姻的朋友重建經營美滿婚姻的信心與能力;協助尚未成家的朋友對「幸福」定義的瞭解,並學習經營「幸福」的有效方法;而對正在婚姻軌道上運行的朋友,它將協助您找到如何由偏離的軌道,因為原則方向、目的及願景的規劃而有勇氣且運用好的方法回到「幸福」的軌道上來;如果您已經是美滿家庭生活的經營者,您也可以用此書或課程來印證您自己的經營經驗與智慧,透過您的認同與分享,可以進一步協助創造更多的美滿家庭,使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因您的努力而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

「七習慣於幸福家庭的應用」

(一) 習慣一:主動積極,是態度的習慣。一個具備主動積極態度的家庭成員是有行動力的。這樣的家庭很少會由成員口中聽到的盡是埋怨、抱怨、藉口的語言,相反地是建設性、有面對問題、承擔責任、看見機會點的語言。比如說:雖然每天倒垃圾很辛苦,但透過大家輪流來做,一方面可以減輕個人負擔,另方面可以創造生活體驗的樂趣,即使是倒垃圾這樣的工作,也可以成為有趣的工作。

 (二) 習慣二:以終為始,是策畫的習慣。每年年底,我們可以與家人坐下來訂下明年的目標要達成哪些?要如何達成?檢核達到與否的指標有那些?比如說:第一我在健康上要做哪些健身的事?一年幾次?一月幾次?做什麼?第二在學習上,明年我要參加哪些課程?什麼充電會?是否全家人一起參加?如何分享可以創造家人的同步成長等等。

(三) 習慣三:要事第一,是實踐的習慣。我們要將第二個習慣所規劃出來旳計畫確實用第三個習慣去實踐去做並每週、每月、每年檢核一次,看家庭成員是否都依策畫在做?哪裡做得好的可以提供大家學習?還有那些是可以尋求更好的方法來提昇效能的?以上是第三個習慣。

(四) 習慣四:雙贏思維,是態度的習慣。同是家庭成員就沒有貴賤好壞,彼此要被尊重、接納且以互信為基礎建立互利共榮的關係來做為互賴的基礎。小到類似吃片土司麵包,也許哥哥喜歡吃土司的邊比較香,妹妹喜歡吃土司白麵包的部份,因為柔軟可口,兄妹兩人一起吃麵包便能各取所需且獲得一片麵包以上的滿足,這就是互利的結果。雙贏的精義是兩人藉由合作創造出優於一人所為的結果,令每個人的期望得到最大滿足。

(五) 習慣五:知彼解己,是增進彼此瞭解的方法。透過習慣五的實踐,令家庭中的成員較易放棄己見及身段(比如父親的權威)去試穿孩子的鞋子,感受他所感受的,再進一步讓對方瞭解自己,彼此瞭解想法後,再尋求更好的方法來得到期望的滿足。所以習慣五是透過有效的溝通來增進彼此雙方的瞭解,化解不必要的對立。舉例來說兒子堅持晚上七點上網路與朋友廝殺一番,做父母的卻非要規定那時段只能做功課。透過習慣五的互動,父母與孩子可以藉由溝通瞭解彼此的需要,比如孩子放棄網路活動,可能會失去在學校與同學間互動的溝通話題而致不受歡迎;父母則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及學習的專心度。當彼此瞭解感受、處境、想法後,再透過第六個習慣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六) 習慣六:統合綜效,是由實踐雙贏思維及知彼解己中尋求第三更好的解決對策令家庭成員的需求得到最好滿足的習慣。 以第五個習慣的例子,也許孩子可以在一週七天中選擇兩、三天功課較輕鬆的晚上來上網路,但仍需準時完成功課且做出好的品質來令父母放心地讓孩子可以保持上網路的彈性與適度的自由。這樣的方案令家人的關係維繫在高度信任、有紀律但卻保持自由的彈性上,相信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七) 習慣七:不斷更新,是維護家庭活力、成長、進步最重要的習慣。也是一個家庭是否俱備應變能力的最重要習慣。為了成就「家庭使命宣言」,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需藉助不斷由「德、智、體、群」活動來滿足內在的需求並找到內心的平和。比如家人一起參加演講充電會,回來後並交流分享學習心得,若充電會地點不遠,可以走路去,達到運動的效果,這個活動便發揮了德、智、體、群的功效。像這樣的活動若能不定時的全家出動來體驗,不僅對個人需求的滿足有實質助益,無形中也在「家庭情感帳戶」中做了許多存款,是多麼重要的活動。 以上是「與幸福有約」的分享。希望對家庭幸福有實質的助益。



 「羅盤、存在價值與意義、願景」



建立幸福家庭的第一步是需要先為我們心目中的家庭畫幅藍圖,想一想我們要用那些原則來經營我們的家庭?比如說:真誠、尊重、終生學習、同步成長、圓滿、無條件的愛、信任、雙贏、服務等等這些原則來做為扮演家庭各種角色時抉擇的依歸。原則的釐清就像用羅盤在定位及選擇方向一樣,使你的選擇產生一致性;碰到問題或任何刺激時,都可以回歸到「原則」來找尋更好的回應方法,這就是以原則為羅盤的重要。舉例來說,在工作上我可能必須扮演專業經理人的角色,而在家中,我必須扮演「家庭領航人-父親」的角色,這兩種角色經常地會產生衝突,假設自己帶了一皮箱的工作打算回家繼續戴「專業經理人」的帽子在家繼續工作,正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老婆或孩子來煩你,期望你協助解決衝突或問題。遇到這個刺激事件的時候,你要戴那頂帽子?「專業經理人」?「丈夫」?亦或「父親」?這關鍵時刻,如果你能先拋開帽子,想清楚你經營家庭的原則是什麼?再選擇用最適當的方法來回應家人的期望(亦即正等著你協助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回應不僅「打破」了你可能陷入「角色」衝突的思維框框陷阱中,同時因為清楚自己抉擇的「原則」是什麼,不論是尊重、無條件的愛等等,都因為你掌握了「關鍵時刻」滿足了家人的期望,而在「家人的情感帳戶中」做了一次「大大的情感存款」,即使過程只有短短五分鐘,但家庭關係卻因這過程而更厚實許多,美滿家庭的基礎便是來自類似這種過程一點一滴的存款累積起來的,這種堅實不是外力輕易可以吹破。這就是第一步找到羅盤的重要。

「家庭的價值與意義」指的是「存在目的」。很多家庭存在只是建立在薄弱的情愛基礎上,一旦「情愛」變質家庭也隨之破裂。要有「美滿家庭」的前題是在「成家」之前兩人最好能先坐下來想清楚兩人為何要建立家庭?建立家庭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兩個人可以互賴創造更好的未來嗎?家庭中的兩人可以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能因各有所長而在多元環境中長久立足嗎?還是兩個人共創一事業,除了充實自己家庭的內涵,且帶動其他人共同成長?無論是什麼價值或意義,重要的是這目的是能發揮家庭中每一成員潛能,滿足每一個家庭成員內在需求的,是利己利人、互利共榮的,這樣才俱備「家庭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願景」是對家庭的期許。我們最終希望將家庭經營成什麼樣的結果?是人人稱羨的?還是個自為政互不關心的?思維決定命運,換句話說,如果一開始便決定將家庭建成一個「和樂」的家庭,通常結果就是你想的,因為「和樂」是你的願景,任何衝突、困難、挑戰發生時,家庭成員便會在不違反「和樂」的原則下找到突破瓶頸的方法,原則不變,但保持方法、策略的彈性,最終才可能成就期許中的結果,亦即建立一個和樂的家庭。



「使命宣言是家庭劇本」



當釐清了原則、存在目的及期許(願景),便可以將這三元素結合成家庭的「使命宣言」,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所寫出來的使命宣言是專屬這個家庭的,它反映了這個家庭的期許與價值觀或原則,成為家庭成員思維及行為的指引。只要它能反映與凝聚家人的願景目標,就能統整一個家,使家庭生氣蓬勃;當家人偏離軌道時,也能因使命宣言的實踐力量而令離軌的成員儘早歸隊,使傷害或遺憾減到最低。因此「使命宣言」是美滿家庭不可或缺關鍵要素,不要遺漏或輕忽。



「美滿家庭七習慣」



有了成就「美滿家庭的藍圖或劇本—家庭使命宣言」後,我們還需要實踐藍圖的正確態度及方法—亦即七習慣。有人問我:「坊間建立美滿家庭的指南何其之多,為何只青睞『與幸福有約』?」我的答案始終是:「因為它簡單、系統化、可行。」簡單是因為只有七個習慣,七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數據;系統化是整個架構繞著下面的態度→方法→結果循環在運行,且輔以第七習慣不斷更新為其它六習慣之根本,使七個習慣因環環相扣、緊密互賴而缺一不可。但若專注於經營這七個習慣,卻能產生「效益極大化」的結果,這就是「高效能」的精義。用七習慣不僅是經營速度、數量,更重要的是專注下所產出的品質。「美滿」來自德(精神上的)、智(學習上的) 、體(生活上的) 、群(愛的)人生四大需求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