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維 專 訪

 


◎《與成功有約》出版於一九八九年夏,成書十年之後,你是否希望更改、或增減哪些部分?


老實說,我不會更改任何內容,也許我會希望更深入廣泛運用那些原則,不過,這一點我已經在爾後出版的書中做到了。

例如,有二十五萬以上人次接受過七習慣的訓練後證明,習慣三(要事第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因此,《與時間有約》(
First Things First,一九九四年出版)不僅深入探討習慣二和三,同時也舉出更多所有習慣的實例。

《與幸福有約》(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則是以七習慣的思考架構,建構出更穩固快樂的高效能家庭。

犬子西恩(
Sean)也把這個架構運用到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興趣與問題上,進而寫成一本非常有趣的《與青少年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

◎書籍出版後,你對七習慣有何心得?

我的心得很多,以下簡單列出十項。

1. 我發現,你必須了解原則與價值觀的差異。原則是外在的自然法則,最終會控制我們行為的後果;價值觀是內在的主觀想法,代表我們最強的感受,它會引導我們的行為。希望大家將來能做到「重視原則」,如此才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結果。每個人都有價值觀,強盜流氓也不例外。價值觀主宰人的行為,但原則卻決定行為的後果,原則獨立於個人之外,無論我們是否覺察到原則的存在,是否接納、喜歡、相信或遵循它們,原則都不會消失或改變。我相信,謙遜乃所有美德之母,謙遜讓我們知道,控制一切因果的是自然法則,不是人,我們必須屈臣於原則下,因此我們應「重視原則」。

2. 就我在世界各地傳授七習慣的經驗看來,我發現它是深具國際性的。雖然呈現及運用的方法不同,各文化也有差異,但原則不變。世界六大宗教都可以找到七習慣的蹤影,在這些宗教國度傳授七習慣時,我常引用各國的宗教教義。面對中東、印度、亞洲、南美、歐洲、北美、非洲,及至於北美原住民及其他少數民族,我都會這麼做。云云眾生的問題與需求其實頗為相似,大家對這些原則也都很有感應,我們希望得到公義、雙贏,也都有道德感,只是每個人、每個文化的詮釋方法有些出入罷了。

3. 嚴格來講,組織雖無法「擁有」習慣,但是,我確實看到組織「表現」出七習慣的特質。組織的標準或規定,就代表習慣;組織的系統與流程,也代表習慣。事實上,即使個人是依據組織的規章行事,所有的行為還是很個人化的。我們訓練過上千個組織發現,七習慣的原則適用於所有高效能的人。

4. 傳授七習慣時,可以由任何一個習慣切入,也可以從一個習慣慢慢導入其他六個習慣,它們之間是息息相連的。

5. 雖然七習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不過,若能先從外在問題著手,然後再進行內在改革,效果會最好。換言之,如果人際關係出問題,如溝通不良或信任度低,你可以藉此擬出所需的改變方法,迎向挑戰,先改變個人,再改革組織。因此,我在傳授習慣一、二、三之前,常常會先教習慣四、五和六。

6. 互賴比獨立難上十倍。人在面對「敵人」時,必須擁有獨立自主的心智和情感,才有辦法抱持雙贏的態度。當你渴望別人來了解你時,應該先主動去了解對方,如此才能在不妥協的狀況下,積極尋求第三種選擇。換句話說,充裕的獨立性、安全感及自律精神,是創意式合作的必備條件。否則互賴不成,反落得固執己見,或者只是利用對方弱點來滿足自己。

7. 前三個習慣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信守應允的承諾」。接下來的三個習慣則可說是「讓別人參與解決辦法」。

8. 七習慣講起來雖然簡單,卻代表一種新的語彙,也是一種含意甚廣的暗號。例如,當你對某人說:「那是存款還是取款?」「是被動因應還是主動積極?」「是統合綜效還是妥協?」「是雙贏還是贏輸(損人利己)或輸贏(損己利人)?」「有沒有把要事擺在第一?」「是以終為始,還是只想去應付?」了解這些暗號,努力實踐,將扭轉整個文化,本書的故事便足以為證。

9. 正直比忠實可貴,或者應該說,正直是最高形式的忠實。正直的信守對象是自然法則,而不是個人、組織或家庭。大部分的人會遇到問題,都是因為不確定「該隨波逐流?還是摸著良心做事?」當我們為了忠於個人或團體,而將處世原則丟到腦後,我們就喪失了正直心。也許我們能暫時獲得歡迎,但畢竟無法持久。就像在別人背後道長說短,如果你精於此道,別人也會認定,你將在其他場合中批評他們。從某個角度看來,前三項習慣代表正直,後三項習慣則代表忠實,不過,它們其實密不可分。正直能產生忠實,如果你只顧著忠於某人或某組織,你將發現,自己的正直心受到折損。最好是先作個可靠的人,再搏取別人的喜歡,因為信任與尊重最後將為你帶來愛。

10. 對所有人來說,七習慣是一輩子的功課,每個人都會有退縮猶疑的時候。了解七習慣很容易,持之以恆去做卻很難,它們雖是常識,卻不是平常的辦法。

◎你覺得哪個習慣最難?

習慣五。如果我很累,對自己的看法又很有自信時,我會懶得聆聽,甚至佯裝聆聽,或只是虛應了事,不想多了解。事實上,我幾乎每天都在跟七習慣掙扎,沒有一項能做到駕輕就熟。我把七習慣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每當我更了解七習慣的真諦時,我就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因此,我給學生打分數時,都會取決於兩個部分:他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如何回答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測出他們的理解度。

七習慣也代表一種上揚的循環。

習慣的層次高低有很大的差異,初階的主動積極也許只是覺察到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空檔;進階的主動積極也許是擺脫報復心態;再往上推一層,可能是懇求對方的寬恕;然後是原諒對方、原諒父母、原諒已逝的父母,最後更達到毀譽不為所動的境界。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 Covey Co.)是否體現了七習慣?

我們很努力在做。本公司最基本的價值觀,就是體現我們所傳授的理念。不過,我們也有不盡完美的地方。我們跟任何公司一樣,都面臨變動的市場生態,以及如何融會「柯維領導中心」(
Covey Leadership Center)及「富蘭克林」(Franklin Quest)兩間公司文化等問題。這兩間公司合併於一九九七年夏天,七習慣的發酵需要時間、耐性和堅持,公司的成敗需通過時間的考驗,因此短期內無法看得出來。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常會脫離航道,不過會一直做修正,最後才飛抵終點。個人、家庭或組織也一樣,關鍵在於「以終為始」,大家齊心協力,不斷給對方回饋,導正前行的航道。


為什麼是七習慣,而不是六、十或十五個習慣?是不是「七」這個數字有神奇之處?

沒有啦,只是湊巧加起來剛好七項而已。讀者若有其他想養成的習慣,只要把它放在習慣二下面,作為想要體現的一項價值觀就可以了。換句話說,如果想培養守時的習慣,就把它當成習慣二的一項價值觀,無論是什麼選擇,都可以把它擺在自己的價值體糸裡。習慣二代表你的選擇或價值觀,習慣三則是實踐的方式,這些都是非常基本且息息相關的原則。


◎聲名對你有何影響?

聲名會對我造成好幾個層面的影響。從自我的觀點來說,聲名是一種誇讚;從教學觀點來看,聲名使我更虛心。我必須強調一點,七習慣不是我創造的,我無權居功。我不是在客套,我是真的這麼想。我跟大家一樣,渴望真理與別人的了解,我不是什麼上師,也配不上這個稱號,我不要信徒,只是想提倡一些大家早就知道的原則,好讓大家活得心安理得。

◎若能重來,從商業角度,你會有什麼不同的作法?

在人才的召募與選擇上,我會作出更具策略性、更主動積極的選擇。當你忙於應付緊急事件,處理一大堆事時,往往無法深入員工的專業背景與做事方法,也不知如何要求他們的工作表現,結果一些有辦法的人反而不能適得其所。我相信,若能有計畫地募選人才,進行積極的長期規畫,必能有長遠的效益。有人說:「人最容易相信自己迫切想要的東西。」員工的特質與能力必須經過仔細審查,因為這兩樣最後都會浮顯出來,訓練和培養雖然重要,但人才的召募和選擇又更重要。

若能重來,從父母的角度,你會有何不同的作法?

身為父母,我希望我能花更多時間,在孩子各個成長階段中,跟每個孩子建立輕鬆溫馨的雙贏關係。由於工作需要,我必須經常旅行,以致我比較會讓步、寵孩子,其實這樣不太好。

科技對商業的未來走勢有何影響?

我相信一句話:「根基的變化會動搖一切。」我認為,科技基礎是一切的核心,會加速所有好壞趨勢的變動,基於這個理由,人性的成份也愈形重要。缺乏人性的高科技不是辦法,科技的影響愈重,控制科技的人就愈重要,建立科技運用的把關標準更是刻不容緩。

其他國家和文化的人也這麼喜歡七習慣,你會覺得訝異嗎?

我會訝異,也不會訝異。我會訝異,那是因為我不知道七習慣會成為世界性風潮,其中幾個術語在美國會如此流行。我不會訝異,那是因為經過二十五年的試煉後,我知道七習慣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符合自然法則,那些原則不是我發明的,因此不能居功。

如何教小朋友七習慣?

我會遵照史懷哲管教孩子的三個基本規則去做:第一,以身作則;第二,以身作則;第三,還是以身作則。不過,我不會那麼極端,我可能會先以身作則,然後培養一份深厚的關係,再用孩子的話,教他們一些簡易的七習慣觀念,好讓他們對七習慣的內容與用語有初步了解,然後為他們示範如何以七習慣來處理自身的經驗,讓他們知道自己做到哪幾點。

我老闆(配偶、孩子、朋友等)真的需要七習慣,我怎麼才能讓他讀這本書?

人們不在乎你懂多少,只在乎你關心多少。先讓對方信任你吧!然後再與對方一起分享你對七習慣的心得,讓對方看到它對你的影響,然後找個適當時機,邀他們參加訓練課程、送他們書,或適時教他們一些基本觀念。

你的背景是什麼?怎麼會寫出這樣的東西?

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會繼承父業,後來我發現,自己很愛教書,更愛教商場上的領導者。我在念哈佛商學院時,對組織中的人性面深感興趣,後來我在楊百翰大學(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教了幾年課,同時兼任顧問與培訓的工作。在那段期間裡,我迷上了領導及管理技巧的課程,並自行編寫教材,最後變成七習慣,接著,我把這些習慣應用到組織裡,又成了以原則為重心的領導觀念。後來,我決定離開大學,全職為各公司組織進行培訓工作。經過一年仔細的編審,我終於建立起一套作業,使我們能把這些教材帶給世界各地的朋友。

對於那些號稱握有成功之鑰的人,你有什麼反應?

我想說兩件事:第一,如果他們所說的話以自然法則為基礎,我很願意虛心求教,並予以推薦。第二,也許他們和我所說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只是用語不同罷了。

你是真的禿頭,還是為了提高效率才把頭髮剃光的?

這麼說好了,當各位忙於吹頭髮時,本人正在外頭為顧客服務。老實說,第一次聽到有人說「禿頭便是美」時,我差點沒昏倒!

效果評估

十年前出版了《與成功有約》一書後,有關七習慣的討論不勝枚舉。為了編寫本書,我們看了上千封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謝函。

本書的故事對研究及了解七習慣的影響非常有用,科學研究或真實資料也能提供很好的證明。欲評估七習慣的效果,應含納真實資料和經驗才算完備,因此,除了這些從信件和訪談中蒐集而來的故事外,我們公司更就七習慣對個人、組織及投資報酬等三方面的影響,進行為期數年的科學性評估。

資料研究顯示,七習慣的培訓對上述三者都有長足的正面影響。對個人來說,七習慣使個人接受責任、創造更平衡的生活、增強合作能力、在工作及個人需求間找到平衡,並能接納別人的回饋等。

對組織而言,七習慣將有效促進組織的工作習慣、工作氣氛、客戶服務等重要項目上的表現。

七習慣對於組織影響最深的層面,在於組織的投資報酬。研究指出,接受培訓後,員工跳槽率降低、生產時間減少、生產力提高,反而使公司能節省大量金錢,投資的培訓費用也能賺回數倍。

讀者若對詳細數據資料有興趣,或想知道培訓成果的評估辦法,請到我們的網站 www.franklincovey.com,或打電話到富蘭克林柯維研究評估中心(Franklin Covey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Assessment):1-800-331-771664093